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消费提醒】老年人消费教育之金融理财篇

日期: 2017-11-23 16:45:37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来源: 深圳老年协会

  不少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老年人财产。今天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和大家一起来谈谈老年人消费金融理财产品的注意事项。

 

 

常见的投资理财陷阱

 

以“存款”“理财产品”名义推销保险陷阱

  广西保监局接到71岁的陈阿婆投诉,2010年2月她在某银行买了1份分红保险,听某公司保险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说每年收益不低于6%,于是交7.5万元买了保险。2016年保险到期,陈阿婆去该保险公司领取满期金,才发现实际收益与购买时销售人员介绍的情况不符,但她一直没看过保险条款,也不清楚保险的具体保障范围和红利的分配情况。

  经调查发现,保险公司存在办理投保手续时未要求陈阿婆抄录风险提示语句,承保后没有向陈阿婆提供保险合同条款、未在犹豫期内完成新单回访、未向投保人指定地址寄送投保后各年度红利通知等问题。与理财产品不同的是,保险更加注重保障的功能,而获取投资收益的功能相对较弱。

 

 

  即使是在购买部分投资连接型保险和中短存续期产品时,也要注意其承诺投资收益的形式。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明确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类型,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常见购买人身保险陷阱

  1)夸大保险收益率,承诺保证高额收益。

  2)夸大保险保障功能。如称医疗险什么费用都能赔,大病保险什么病都保。

  3)阻碍回访。回访是保险公司对销售过程进行合规检查的手段,如有销售人员称回访只是形式,不管问什么只要回答“是”就可以了的,应提高警惕。

 

 

非法集资

 

  1)以投资保健品、生态环保、养老养生等多种名目,通过组织免费旅游、茶话会或派发米、油等小礼品,以发展会员、投资加盟店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主要以老年人为实施犯罪对象,先以小额分红或利息为诱饵,用后来加入的资金来偿还前期投资者的本息,最终会因资金缺口不断扩大,不法分子无法维持而“跑路”。

  2)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形式非法集资,此类公司通过发布虚假的借款项目为自身融资,募集的资金用于不法分子个人投资房地产、股票、期货或以高额利息放贷以赚取利差,一旦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将给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

 

 

  3)民间借贷型非法集资,主要利用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信任,以短期资金周转给付高息等为由,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吸引人加入。一些借款人在投资失败欠下巨额债务、明知无法偿还的情况下,仍继续恶意借贷,最后携款潜逃。

  4)利用互联网技术构造虚拟产品,以虚拟产品的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有奖励或提成、商家联盟、“快速积分法”等形式,以传销手法进行非法集资。

 

投诉典型案例

 

高额利息非法集资

 

  河北邢台的牛先生被邀参加了某P2P平台举办的一个宴会,宴会上该公司鼓动大家投资该平台,并许诺给予高额利息年化收益率约12%,定期返还本金和利息,同时给予客户投资额外奖励。在高利息的诱惑下,牛先生投资了2万元,之后的两个月都顺利拿到了利息,可是第三个月开始就拿不到了,本金也没拿回来。牛先生前往该公司询问情况,发现该公司大部分工作人员早已离去。提醒:高额利息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利息越高,风险越大。因此选择投资项目时,切勿只盯高额利息回报,而忽视投资风险。

 

 

银行存单变保单

 

  62岁的隋女士去银行存款,一名银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她推荐储蓄型保险业务,并声称高于银行同期利息。在销售人员热情服务下,隋女士连合同都没看仔细就签字购买了保险。半年后,隋女士急需资金打算把“存款”提出来,可是却被告知要支付一笔“风险管理费”,存款不生息反而要扣钱,隋女士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

  提醒:保险产品不同于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更不等同于存款。老年消费者到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定要慎重签字,签字确认前应落实所签合同的性质,看清楚合同最后的落款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案例提供: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听信忽悠理财变借款

 

  青岛某投资有限公司以“免费听讲座送礼品”形式邀请70岁高龄的王女士等多位消费者参加了一期理财讲座。该公司宣传购买其理财产品,高利息,低风险。王女士只是听工作人员介绍,签字时并没有看合同,结果回家后才发现经营者与之签订的是借款合同。合同到期后,经营者无法还款,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王女士认为该公司是非法集资,但有自己签字的书面借款合同,难以证明此公司的违法行为。

 

  提醒:老年人大多没有风险投资的能力,其风险承担能力又往往较低,一旦投资款收不回来,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打了水漂。即使王女士能够通过报警等手段确认投资公司涉嫌违法犯罪,被转移的钱财仍难追回。消费者唯有从自身做起,不贪图小利,到正规的银行网点,根据自身能力投资理财,才是正道。(案例提供: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消费维权途径

 

  首先,老年人投资理财要多和子女商量:老年人在投资时,包括配置银行理财产品,有时“耳根子比较软”,容易相信别人的话。再加上自己对很多事物并不了解,也较易被别人所欺骗。因此,投资前可以先和子女商量商量,让子女为自己的投资进行把关。另外,老年人不要将所有资金都用于投资,应当采取适当投资的策略。

  其次,一旦发现投资理财上当受骗,第一时间要选择报警。比如非法集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被骗后具体应采取哪些措施补救?非法集资涉嫌刑事犯罪,投资者可以搜集证据,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可以向银监会举报,由当地银监、公安等部门介入查处。如果是群体性案件公安已经立案的,可以马上去登记。

  受害人也可以到法院起诉,保全对方财产,要求对方立即归还欠款和利息,如果有因此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可以要求对方一并赔偿,取得胜诉判决后可以向法院提供对方财产线索,申请强制执行偿还你的债务。此外,有欠条的可以使用欠条作为证据,没有欠条可以使用其他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电话录音、证人证言等,能够证明欠款事实和欠款金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