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老漂”走近客家文化,体验客家建筑

日期: 2017-03-15 09:37:22  丘妙容 程伟巍     来源: 深圳老年协会

  ——坪西社区开展客家文化大讲堂活动

为了弘扬坪西社区客家文化,体验客家美食,感受客家人文,让来深老年人感受坪西本土客家文化,2017年3月12日下午16:00-18:00,坪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出坪西新屋场和澳头村,体验坪西客家建筑古迹,共吸引了20多位老年朋友的参加。

此次活动路线为新屋场—澳头村,主要由义工带队讲解,首先第一站是泮浪世居,其坐北朝南,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布局为三堂四横四角楼结构、前有禾坪、月池和水井等组成,正门上有匾题“泮浪世居”,背后为“永锡九如”。一进有宽阔天街,角楼高两层,有铜钱形枪眼,当心间为萧氏宗祠,门上有“萧氏宗祠”石匾。第二站是八群堂,其坐东北朝西南,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斯里兰卡华侨萧毓阑所建,他育有八子二女,取名“八群堂”的含义是希望八子都能成材和出人头地。面开三大门,平面为客家式围屋布局,两边带炮楼,墙上有长方形枪眼,高五层,东边角楼顶层外观为哥特式风格,西角楼顶层外观巴洛克式风格;围内还有典型的广府式民居建筑。终点站为东兴学校,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894)重修过,于1933年改成东兴学校,立有“东兴学校”牌楼,背后为“天下为公”,原为当时萧氏家族的书室,又兼为关帝庙,民国时期改成当地公共学校,至今关帝庙的香火依然鼎盛。最后,大家在东兴学校牌楼前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后,很多老年朋友表示,自己虽然在坪西居住五六年了,但是对坪西的客家文化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的大讲堂,发现原来坪西还有这么多客家元素的建筑,感到很高兴,纷纷表示希望社工可以开展更多形式的活动来介绍客家文化,他们还想学习更多关于客家山歌、客家美食的知识。

 离开八群堂.jpg

泮浪世居合影.jpg
前往东兴学校.jpg
完美收官.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