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啼血的游子吟

日期: 2025-09-04 11:21:15  汪瑞宁     来源:

啼血的游子吟

                        

              

  深圳/汪瑞宁

 

 

 

 

 

       

     

       

 

        

         "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

         我踏过的路径上/

         阵阵花香鸟语/

         我耕耘过的田野上/

         一层层金黄翠绿……"(歌曲《多情的土地》片段)

 

 

                    

  他乡纵有千般好,游子怎能不怀乡?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故乡总在我的脑海里縈绕。只要遇到机会,总会对故乡安陆倾诉自己的绵绵思念,总会忍不住借文字寄托自己的怀乡之情

f9383e95e02fcb12374de6671b899bd8.jpg(安陆市城标照/胡日新提供)

  2004年,湖北日报开设专栏,讨论"湖北人的文化特性",给四方游子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我心潮奔涌,浮想联翩,联想到家乡的许多名人逸事,联想到以府布"为代表的家乡名优产品,联想到李白在安陆的传说于是选取颇有安陆特色的"太白遗风"聚焦,以《太白遗风与湖北人的文化特性》为题码字,弘扬安陆人的热情、诚信、勤劳、善良。我以史料为据,以心血书写,透视安陆人的文化特性,文章受到了编辑赞誉。经过漫长的等待与煎熬,最终,拙作《太白遗风与湖北人的文化特性》,被湖北日报在专版头条位置推出。

  2007年,长江日报开劈了武汉城市圈文艺专版。武汉周边第一县安陆,曾经一度划为武汉市属地。我瞅住这个机会,写成了《古县安陆寻李白》,介绍千年古县安陆的厚重历史,宣传李白在安陆白兆山的遗迹遗存,推荐安陆的美食特色。

59648cf5015b74dc9f840d498f51f7e5.jpg(该文配图:白兆山的第一座李白雕像/王小平照)

  还有李白在安陆写下的诗词凝练出成语的故事,以及由李白的《山中问答》"桃花流水"引出李白与桃花的渊源,分别被湖北省和武汉市权威报纸采用。由此,也使这些成语与我们安陆的因缘被广泛传播,被人们知晓。更出意料的是,原创散文李白的桃花",使李白的桃花"成了热词,不仅被千里之外的官方传媒用于标题,还在安陆本地的征文活动中,出现了一模一样标题的文章获得嘉奖。

  怀乡,不只寄情于权威报刊,也付诸于日常行动,力所能及的为家乡排忧解难。家乡桑树河上的大桥,是汉水支流漳河的第一座公路桥。由于年久失修,被上级机构审定为危桥,禁止车辆通行。2005年清明,我们从武汉回乡时,发现了这个阻碍家乡交通的实际困难。进一步调查了解,困难的症结,在于危桥未能列入重建规划。于是,游子立即行动,向省里反映,受到了省有关机构主管领导的特别重视,并亲自督导。在家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桑树大桥的重建列入了上级的建设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前夕,新的桑树大桥胜利建成通车。

  自从2008521日不幸患上脑梗塞,我对故乡的思恋更加强烈。正好都市报的乡情乡愁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窗。身在他乡,游子我也要寄托乡情乡愁。我克服困难,抱病试着写了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情系桑树店"。这篇文章被都市报很快采用,进一步点燃了我的怀乡之情。

bb154c4cb377ccb1124c15c0ce150f2c.jpg桑树村村碑照)

  接下来,又见到了湖北省政府方志办举办寻找美丽乡村活动的资讯。我将原有的文章进行补充,直寄省方志办。寻找美丽乡村的流程,是由乡到县,再到省,逐级审报。我人在他乡,不了解祥细流程,而是"弯道超车",其实是"体外循环",未能"入流"。但是,《湖北方志》期刊还是全文刊发了我的故乡桑树店"。之后,这篇文章意被桑树店所在的领导机构发现,把文章收入了集中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千年古镇一一廵店》一书。这种结果,对于热爱故乡的游子,无异于一种特别鼓励。

  后来,从网上偶然看到湖北省作协征集《家乡书》,顿觉眼前一亮。为了抢时间,我只能勉为其难,汇集了一批已经见报的怀乡文章应征。

           应征的结果不言而喻,却打开了我的思路。我也要有一本《家乡书》,向家乡敬献一份礼。

  其实,这时的我,身染沉疴,半身不遂,不适合费心费力。从头到脚,右侧完全不在正常状态。大脑右半边,如木头一般。右手僵硬,伸屈不便,写出的文字,如同鸡爪子抓出来的,歪歪斜斜,分辩不清。

  幸好经过解放军大熔炉的锤炼!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首先是解决写字的困难。智能化手机伸出了援手,把写字与打字合二为一,融为了一体。智能手机还解决了查找资料的困难,提供了诸多便利,免除了我这头"老黄牛"顶风冒雨,远程奔波,去图书馆攀登书山。2018年秋,完成了第一批文稿,并写出了开卷语。以此为标志,我向家乡的献礼由心愿变成了实际行动。

   不料行船偏遇顶头风"2020年春节期间,又遭遇了一埸前所未闻的疫情,情况十分危险!正在这时,落户南方的儿子从千里之外回到了家中,如同带着吉星降临。儿子竭尽全力,费尽周折,把病情危急的我,想方设法送进了重要医院。然而疫情毫不退让!入院当晚,接二连三发出了《病危通知书》,阎王爷频频来敲门。外省援鄂的医疗队认真负责,不断地抽血检查,连续注射血浆增强我的身体抗疫力。儿子还通过特别途径,直接联系到北京负责治疗机构的决策人,采用了非常措施。但我已筋疲力尽,力不从心,只有听天由命,甚至暗自谋划魂归故乡,构思自己的墓碑图案。病情危在旦夕,何谈其它?我的家乡书",游子向家乡献礼的心愿,随时都可能成为泡影。

  好在惠风和畅,春暖花开。渡过劫波的我,雄心依然。疫情仍在,我就开始走险,搜肠刮肚,收集资料,笔耕不辍,倾心血续写自己的"家乡书"

  续写家乡书,家乡的父老乡亲身影如潮水般涌到了我的眼前,许多远去的情景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安陆城直挿云天的金钥匙",白兆山笑而不答"的李太白,以及学龄前被马蹄得头破血流的记忆,放牧场老爷爷为我启蒙学古诗的情景还有同窗共读的时光,扛枪保国的日子,一桩桩,一件件,铭记于心难忘怀。多少情,多少爱,感恩必须说出来,

  "子规夜半犹蹄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多少回夜不能寐,多少次食不甘味,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拿出了一份向故乡倾诉衷肠,感恩父老乡亲的实物一一《热恋的故乡》。全书分故乡藏谜,故乡寻红,故乡掠影,故乡亲情,故乡神游,以及附辑:怀乡诗草,共约20余万字。字字含有血,辛苦终结果。

00b437d399669238d2ad59bf7e226604.jpg《热恋的故乡》封面照)

           游子恋故乡,啼血诉衷肠。《热恋的故乡》坚持高标准,讲特色,出新意。

  首先,凸显安陆特色,安陆气派。封面设计有多套方案,我坚持选取时下为人注目的安陆城市标志"金钥匙",配上白兆山景区最早的李白雕像,今古兼容,彰显安陆风貌。

  同时,名家助力,抒发怀乡之情。同为游子的京城战友丶知名人士、在外乡贤,分别专门撰写了满含深情的序言,令人感动。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陈行甲同志,用实际行动给予了有力支持。

  《热恋的故乡》收录的文章,以事实为本,以乡情为脉,不拘文体,随心随意随笔。秉承了亲历、亲闻、亲述的原则,确保文章内容真实,来历清楚。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严格把关,为我排除后顾之忧。家乡多位见过甚至只闻其名从未谋面的热情友人,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与援助!

  看过书中有关内容的多位友人不约而同,认为这本书,有助于了解故乡的历史厚度,物产特色,遗迹余温,弥补了某种程度的文字空白与缺憾。

  千年古县的历史厚度,对于少小离家的游子,了解十分有限。而生我养我的桑树店,这方位于安陆蝴蝶状版图一隅的三县接壤地,我们的了解,也多为表层。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豫鄂边区根据地之一的桑树店的知名度,辐射力,已不是当年。但是,由于考古工作的努力,桑树店的历史厚度不断被挖掘,也拓展了千年古县的历史内涵。《热恋的故乡》有责任让外界了解,让未来可寻。

d9c127eb243114a43a0fa81e11d733ed.jpg桑树店胡家山遗址照/胡日新图)

  《热恋的故乡》诠释了不为人知的物产特色。故乡的物产丰富,但对于世代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安陆人,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离开家乡去了远方的游子,则会觉察出家乡物产与他乡同类的异同,才能品尝到家乡物产的特有美味。

  《热恋的故乡》披露了某些几近忘却的遗存遗迹。随着时光的流逝,故乡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冲刷了人的记忆。家乡小镇旁有一处冠名王家堰的池塘,这方小小池塘,就汇聚着岁月风云,透露出时代踪影。这方原来处于梯形状地貌的池塘,现在已完全没有曾经的模样。深藏于池塘淤泥中的泉眼,新生代几乎闻所未闻。60多年前的大旱,让读小学的我亲眼看到,池塘深处有一处清冽的泉眼,而泉眼上面,竟然压着一块红赭色的石板。泉眼虽然位于池塘底部,其中的泉水却清亮无染,蓝莹莹,凉嗖嗖!这个泉眼的源头在哪里呢?有人说源于流过京山与安陆交界地的漳河,从高处的岩子山地下渗透而来。还有人说,这个泉眼,暗通我们小镇北头那个河道拐弯处的深潭。那个深不可测的水潭,就是口口相传的古乌(巫)江蔸(底)。由此引出一些未解之谜!

1ae79c8db3a683e2425486553e68c47d.jpg王家堰照图,塘底深藏清冽的泉眼)

  泉眼深埋在水塘底下,饮不到泉眼里清冽的清泉。于是,乡亲们开动脑筋,就在水塘旁边的高处想办法,掘土打水井。那是真正的异想天开!

  好在不用大兵团作战,只需要几个壮劳力。先在地面挖,挖到深处,只容独立作战,一个人一把锹,一锹一锹地挖。挖着挖着,竟然接连挖出了几个拳头大的土蛋。这些土蛋还真结实,怎么也砸不烂摔不碎。当时谁也没有在意这些土疙瘩一一土蛋,只关注挖下去的水井能否见到水?结果,挖到10多米的深处,这个水井不但涌出了清冽甘甜的泉水,而且泉水很充沛,渐渐地与井口齐平,已超出了塘堰里的水平面。由此判断,石板盖着的泉眼,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窗口。这里深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如果不挖掘水井,这深藏着的地下水也会永不示人的。消息传开,全镇人家纷纷来此分享泉水。一时间,取水队伍络绎不绝。见此情景,乡亲们又在先开出的水井旁边,增开了一口新井。

  然而,我的头脑中却总惦记着那些土疙瘩。参加工作后,从权威刊物上看到某地考古的成果照片,其中恐龙蛋的形状又让我想起了家乡挖出来的土蛋。莫非家乡这片土地,曾经也有恐龙的足迹?

  其实,王家堰的这些遗存遗迹,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寥寥。其中的文化内涵,及原本价值,正在随风而去。作为一位亲眼目睹者,有责任立此存照,用文字告诉读者,让遗存不被忘记。

  《热恋的故乡》填补了某些未能如愿的文字空白。三县交界的桑树店这片热土,曾经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活剧,除了亲历者鲜见的回忆文字与传记外,民间已经少有提及。倒是邻县的史志上,常常能够见到桑树店几个字。例如,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云梦县工委在桑树店秘密成立。还有,从记事时起,我就听到乡亲们讲了很多关于新四军五师与桑树店有关的人和事。还从回忆录和名人传记中看到与家乡地名关联的内容。然而,在我们家乡,却少见有祥细的文字记述。我有心在《热恋的故乡》这本书里作些弥补!通过多方努力,现在基本上弄清楚了中原突围时,被乡亲们习惯称为"五师"实际上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的江汉军区部队的突围计划,是在桑树店决定并发出的;指挥机关,是从桑树店奉命出发转移的;指挥机关突围经由的桑树河渡口具体位置所在。

  还有,在江汉军区部队行动之前,奉命撤退的京安地区负责干部,在桑树店的活动情况。打捞出一些珍贵资讯,弥补了当年中原突围在桑树店的文字缺憾。

  1968年春,安陆千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是安陆的一件大事,在安陆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然而,人们能够看到的文字却十分有限。b03b01bc21a2506c854043ebac2d38a3.jpg△50周年战友联谊会照/作者提供)

  这批雄纠纠气昂昂走进军营的千名安陆兵,先后有一批在执行任务中英勇献身,埋骨中原。然而,他们的英雄事迹却鲜为人知。《热恋的故乡》应该有所弥补。原巡店区的175名战友中,牺牲的二名战友刘木庆与张润生比较有代表性,也透露出千名安陆68兵群体鲜为人知的一角。于是,我们以这二位原巡店籍战友作代表,搜集当年资讯,撰写怀念文章,寄托战友们的无限哀思。

  《热恋的故乡》力图换个视觉宣传故乡名片。家乡安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李白在安陆,也是一张亮眼的名片。然而,选择历史题材,讲述历史内容,需要有新视觉,新思路。因此,我在古县安陆寻李白"一文中,以走读的形式,讲述了"武汉周边/最早的县"。以实地游览的方式,介绍了李白在白兆山的故事。还从唐宋文化的脉络,讲述了安陆的饮食特色。

  李白在安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有太白遗风",单是李白在安陆10年诗文留下的成语,就是不胜枚举。湖北日报当时只刊发了我写的一部分成语故事,约占十分之三。我还有文章集中讲述了李白在安陆留下的系列成语故事。

  民谚说,路隔十里,乡俗不同。如今很多节庆同一化,失去了地方特色,失去了文化价值。例如端午节,现在都是农历5月初5全国统一放假。其实我们家乡的习俗是,端午分大小,而且重大不重小。尽管我无法讲清我们安陆的端午内涵,但我的的确确实实在在体验到了安陆端午不同于他乡,安陆人重视农历515的大端阳,才是自己本来的习俗。现在改为过农历5月初5端午节,实际上是一种融合。为此,我写了"犹记家乡摆端阳"

   现在正式出版的《热恋的故乡》,其实不是完全版本,有许多无奈的割舍。然而,凝聚了一位古稀游子的大量心血。是游子献给故乡的啼血礼。

  《热恋的故乡》在家乡引起热烈反响。作者果断决定,第一批印刷出来运回家乡的新书,全部无尝捐赠政府机构,直至乡村书屋。受到热烈欢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连续举办活动,积极宣传,研讨交流。

  孝感市文联,市作家协会,密切关注,大力支持,作了大量实际工作。《热恋的故乡》刚在安陆见面,次日孝感市作协领导的推介文章就被湖北作家网刊发。随后,安陆市文联特地举办《热恋的故乡》研讨会,湖北作家网又刊发了孝感作协领导专门写的美文。湖北省作者协会为古稀游子,鼎力相助,默默奉献!

               2892d3796008d7bccf52b3147b8b16cb.jpg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年的你叩问,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段情…"

   如今,身染沉疴的游子,乡情乡恋更浓,总好像 跋涉在故乡那条崎岖的山路上一般。虽然艰难曲折,仍然矢志不渝,终于啼血汇成家乡书,迎来了《热恋的故乡》的正式出版。

  《热恋的故乡》是亲历亲闻的实录,是抗击病魔的成果,是献给家乡的礼物,是家乡资源的探秘,期待有所价值。

 

 

                2024.6.1初稿,6.25.完稿于棠樾悠然庄

                2025.7.16核定

              

  作者汪瑞宁,男,共和国同龄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身染沉疴,笔耕不辍。建党百年之际,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联系方式:手机1801871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