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银发步履”
“穿越时光的银发步履”
— 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老年人协会广州一日游记实
2025年7月23日,当清晨7点半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草埔公交站台时,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四十余位“老友记”们,已带着雀跃与期待整装待发。银发在晨光中闪耀,谈笑声织成一片温暖的云,我们即将乘坐大巴,开启一段穿越古今的广州文化之旅——目标:陈家祠与沙面岛,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游,更像是一次集体对历史、对生活、对自身岁月的深情回望。
车轮滚滚,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驶向羊城。抵达陈家祠时,时针已悄然指向11点。这座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宗祠,以其繁复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我们排队有序进入,仿佛步入了一座立体的岭南艺术宝库。老人们放缓了脚步,或凝神细看梁枋上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或轻声赞叹屋脊上色彩斑斓的陶塑脊饰,或举起手机,将这份沉淀百年的匠心之美定格。快门声此起彼伏,不仅记录着眼前的瑰宝,也记录着我们这群银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驻足。那一刻的安静与专注,是对先辈智慧的无声致敬,也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触摸到了根脉的厚重与温度。时间在惊叹与流连中飞逝,正午的阳光催促我们告别这座艺术殿堂。
午饭后,大巴载着我们驶向沙面岛。这座曾经是租界、如今已成为历史风情博物馆的小岛,绿树成荫,欧陆建筑林立。下午1点半左右抵达,我们便开始了自由探索的时光。没有了团队的约束,老伙伴们三三两两,或沿着珠江畔漫步,看碧波荡漾,游船穿梭;或坐在百年古榕下,享受难得的清凉与闲适;或流连于那些风格各异的洋楼前,评点着巴洛克、哥特式、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细节。沙面的气质是慵懒而浪漫的,这与我们这些经历过岁月沧桑的长者心境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我们谈论着往昔,对比着今朝,在斑驳的墙影与婆娑的树影间,仿佛看到了时光流淌的痕迹。生活的节奏在这里慢了下来,我们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时光长河中的从容观者,品味着历史与当下交织的独特韵味。
自助游玩至约2点50分,集合的哨声响起。下午3点整,大巴准时启动,载着满足与些许疲惫,也载着沉甸甸的文化记忆,踏上归途。归程选择了穿越壮丽的深中通道。当大巴平稳驶入这条跨越伶仃洋的钢铁巨龙时,车厢里再次响起赞叹。窗外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与现代化的超级工程,窗内是我们这些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老者。从陈家祠的古老雕琢,到沙面的异域风情,再到深中通道的现代奇迹,短短一天,仿佛浓缩了广州乃至中国从传统走向开放、迈向未来的壮阔历程。我们这一代人,正是这段变迁的亲历者与建设者的一部分。夕阳的金辉洒在海面上,也映照在我们饱经风霜却依然明亮的眼睛里,那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欣慰。
傍晚6点10分大巴稳稳停靠在出发地。一天的行程圆满结束。归家途中,身体虽有些许倦意,但内心却充盈着温暖与丰盈。这一天,我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广州的历史街区,用眼睛饱览了岭南艺术的精粹与异国风情的遗存,更在集体出游的温馨氛围中,重温了邻里情谊,感受了社区的关怀。在陈家祠,我们触摸了民族的根;在沙面岛,我们感受了时代的痕;在深中通道,我们见证了腾飞的翼。这趟旅程,是银发岁月里一次珍贵的文化充电,更是一次对生命厚度与时代发展的深度思考。它提醒我们,无论岁月几何,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对未来的信心,便是生命最美的姿态。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木棉岭的老友们,带着这份共同的记忆与感悟,期待着下一次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