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岁月轻语时光留痕之120——又见龙应台

日期: 2025-07-23 20:21:47  杨纪欧     来源:

 

今年的香港书展,最大的收获是听了龙应台的讲座。我第一次到香港书展,就是听她的讲座,那是2016年的7月,儿子帮我预约的座位,并带我到香港书展。时隔9年,今年73岁的龙应台更加神采飞扬,状态比9年前还要好。

她大步走来,先跟坐在贵宾席上的人握了握手,然后又大步走上讲台,与上次一样,她是站着演讲的。她站在台前,看着台下乌泱泱的观众,灿烂的笑着,显得有点紧张。但是,她运用了社工开展活动的破冰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b9daa8f505bcad79ff991d611c8ccad6.jpg

 

她问在座的观众都从哪里来?香港?台湾?新加坡?还是国内?这些地方都有人举手,而举手最多的,也是喊声最大的,是深圳人,绝大部分观众来自深圳。

问完来处,她又问全场观众的年龄,20岁以下的,20岁到50岁的,50岁到70岁的?都有人举手,甚至还有80岁的。龙应台老少通吃,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人喜欢她。

坐我旁边的小伙子不到20岁,也是深圳人,长得很帅,一看就是那种爱说爱笑,高情商、高智商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在现场买了龙应台的三本书,当场拆开包装,要等讲座结束后请龙应台签名。

这一轮互动,让龙应台放松下来,开始讲述她的故事,主题是----做一个天真野生的博物学家。

f49b78696c9ba86a1a41df1fd1858cbf.jpg

 

几年前,她从大城市搬到山里居住。搬家的时候,带着三只鸡、两只狗和一只猫。因此,她想到了1937年日本侵略南京的时候,南京大学要搬迁到重庆,其中的农学院有一百多只牛羊猪鸡需要随迁。战火连天的岁月,要翻山越岭把这些动物从南京转移到重庆,何等艰难!但是,他们做到了。历时一年,学校的教员将这些牲畜安全运抵重庆。龙应台感慨,可惜,目前还没有任何文学作品来细致地讲述这个故事。

到达山居以后,龙应台遇到了很多野生动物:有毒的虎头蜂、大蟒蛇、屎壳郎,黏菌等。由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和谐相处,她观察它们的形状和举动,研究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并栩栩如生地把它们画下来。她很有绘画天赋。

0600fd3d9dd011df8c16245b087a411c.jpg

 

通过学习,她知道了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地方,都有生存的智慧。她举例,比如屎壳郎,它可以在没有灯光、没有月光或者日光的情况下,借助银河系的光,推着粪球以最快捷的路线到达目的地。还有黏菌,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这类生物,有专家对它们进行迷宫实验,它们能从入口到食物源探索所有路径后,自动收缩为最短且最高效的一条路线。‌‌

她说,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生物的家,它们是有情感有智慧的,所以,地球上的所有成员要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几年的山居生活,她注视着来到山居的各种生物,深刻地理解着它们,由此写下一本新书《注视》。目前还没在大陆出版,所以没找到电子版的。真后悔当时没在现场购买。

467afae659e98651e4daa0707f22bf35.jpg

 

坐我身边的小男孩,听着龙应台的讲座,看到APP放出来的各种生物图片,反应十分强烈,大声叫着:“我的天啊!”“ ‌Oh my God ”,龙应台讲到精彩处,小伙子呱唧呱唧鼓掌,声音特别响亮。他笑的时候,会转头看我,我就跟他相视一笑。好可爱的男孩,看样子应该是大一的学生。

他这个年纪,怎么就知道了龙应台?居然还特意到香港来听讲座,全程兴致勃勃,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没有来得及跟他聊天,因为讲座一结束,他抱起龙应台的书,就往前跑去,要找龙应台签名。

像他这样的忠实粉丝还有很多,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去排队,已经有几十人在了。排在第一名的女子,穿着格子上衣,花白的头发,背着背囊,背囊外面套着防雨袋。上午听许子东讲座的时候,我就看到过她。她能排第一,估计至少提前了2个小时。就这么硬生生站了两个多小时,只为了见到自己喜欢的人,听她一个小时的讲座。

ba7b068ec057f8614f9bcfc4b0474907.jpg

 

组织方没有给龙应台配主持,她一个人唱独角戏,站在台上,从这头走到那头,变换不同角度,面向各个方向的观众,照顾到每个人的视线。始终神采奕奕,温婉地说,大声地笑,真诚又大方,亲切又随和。73岁,按照过去的说法,那是古稀老人了。而她,正当年!

她从大城市归隐山林,从高官回到民间,她变得更强大,更年轻,更有力量。

bc94c62b624c56a57a51f50724b31be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