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轻语时光留痕之119——一年一见的香港书展
7月17日-21日,正是台风“韦帕”来临之际,也是香港书展如火如荼之时。5天之内,来往香港4次,在香港书展听了5场文学讲座。只遇到一次风雨,是19日听完龙应台的讲座,回到深圳,从地铁站回家的路上。
幸好我带了风衣,临时变身雨伞,为我遮挡头上的雨水。我举着风衣,在大雨中狂奔,心里却是充实而愉悦的,因为在香港书展补足了精神食粮。
见到了心中偶像许子东。在18日19日两天之内听了他两场讲座,可惜时间太短,听着很不过瘾。
今年书展讲座的时间安排得很不合理,嘉宾都上台坐好了,组织方还要占用几分钟时间宣读注意事项。然后,把签书时间也算在了讲座时间里。也就是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主讲嘉宾讲座不到一个小时。而很多观众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在门外排队等候入场了。
我和好友艳艳就是提前等候入场中的一位。17日等第一场讲座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瘦瘦高高的人几次从面前走过,没有人陪同,一个人匆匆忙忙的样子。不知为何,我觉得他就是主讲嘉宾舒国治,台湾作家。
我没见过舒国治,但是知道这个名字,是多年前在深圳商报的文化广场专版上读过他的文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直觉告诉我,那人就是他。我告诉了艳艳,她说,是吗?言外之意,不会这么普通吧?对,他就是这么普通,又高又瘦,背还有点驼,穿着黄裤子,碎花长袖衫,里面是一件蓝色T恤,穿的鞋好像是跑鞋。这符合他的文字,因为他在文章里经常写道自己喜欢走路,白天走晚上走,有时一走就是一天,或者一个通宵。
他这次讲座的题目有意思《写到老,吃到老》,我喜欢颠倒过来《吃到老,写到老》。讲座开始,走上讲台的果然是他,我的直觉没错!他在讲座中也多次提到直觉,当然他用的是“本能”这个词。他讲到在一条美食街上如何找到一家不错的餐厅,凭的就是本能。其实也就是直觉,往往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最好的。
年轻时的舒国治,曾用7年的时间,独自驾车浪迹美国,时常睡在车里。这让艳艳很吃惊,80年代,正是美国最乱的时候,到处都有抢劫,他怎么敢一个人睡在车上?我也因此形成一个刻板印象,他应该是高大魁梧的。没想到现实中的作家竟然这么弱不禁风。他不是还写饮食文章吗?一个善于吃,善于写吃的人,怎么可能如此之瘦弱?应该像蔡澜老先生一样才对呀。
关于这个题目,他大概也没什么准备,就顺手拈来,想到什么说什么,实在没的说了,就把时间交给观众,由观众提问,他答,这样可以自由发挥。
但有一个小惊喜,凤凰卫视的陈淑婉为他做主持,让讲座过程活泼了很多。台湾女子讲话就是好听,温温柔柔的,这在之后讲座的台湾女作家洪爱珠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18日的一场讲座是许子东和他的老师李欧梵,讲座的题目很大《从鲁迅到张爱玲》。如果任由两位敞开了讲,估计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因为他们都是研究鲁迅和张爱玲的专家。但是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能讲什么呢?两个人比较了鲁迅与张爱玲的不同,分析了为何有人喜欢鲁迅,有人喜欢张爱玲,分别推荐了鲁迅的《野草》和张爱玲的《流言》。尽管年轻的时候看过这两本书,我还是下载了电子版,准备再看一遍。
让我惊异的是李欧梵,86岁的高龄还在演讲,除了耳背、偶尔口齿不清以外,头脑相当清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讲起自己擅长的领域,真是滔滔不绝。
他和许子东出场的时候,吓着了我。因为离得远,看到一群人推着轮椅到讲台边,然后几个人将轮椅上的人搀扶起来,登台阶,上讲台。我心里一惊,许子东怎么变成这样了?去年见到他还好好的。之前听说他腰不好,一年时间就不会走路了?我泪流满面,为许子东难受。待那人被安顿在座位上,才发现不是许子东,而许子东好好地站在旁边。原来是虚惊一场!被搀扶上台的是许子东的老师李欧梵。
2025年香港书展以“饮食文化·未来生活”为年度主题,所有主讲嘉宾都围绕饮食开讲。许子东19日的讲座是《食色性也——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世情男女》。如果是在学校,可以让他开一门课了,在短短的50分钟里,他尽可能地把有意思的重要部分讲给我们听。
其实,我一直渴望能有机会面对面听许子东讲课。我请艳艳留意岭南大学的相关信息,创造机会去岭南大学跟许子东上课。
7月21日的讲座,见到了台湾作家洪爱珠。我和艳艳之前紧锣密鼓地看完了她的书《老牌少女购物路线》,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对柴米油盐的热爱。虽然我不喜欢做饭,但是我钦佩会做饭又爱做饭的人。所以看到她本人感觉很亲切。果然白白净净,亲切又自然,用温婉的台湾腔,讲她的外公外婆,讲她的童年。说到台湾的各种小吃,说到充满爱的童年,她眉飞色舞,十分可爱。我想,生活中也是可爱之人吧。一个爱做饭会做饭又喜欢分享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人。
给她做主持的,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姜声扬,去年在香港书展,他主持毛尖的讲座。今年又见面,我情不自禁叫了一声“声扬”,他笑着转身,对着我浅浅一弯腰,说“哈喽哈喽”,然后与我和艳艳合影。
“明年书展见!”我说。
他说,好的,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