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高温”变成“高危”
日期: 2025-07-18 22:11:19
来源:
张医生带来的案例让人警醒:西班牙今年6月刚因高温夺走300多人的生命,其中260例直接与热射病相关;广州一位快递员明明已经脱水,却硬扛着送货,最终因42.8℃的超高体温离世;上海一位80岁老人为了省电费,在45℃的密闭房间里没开空调,再也没能等到降温——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结论:热射病真的会“热死人”,而且不分年龄和职业。
“其实中暑是有‘信号’的,抓住早期症状就能避免危险。”张医生还用身边事举例:初次到海边的人游玩的人,特别是上午时间,极易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小腿抽筋,体温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低于38摄氏度),伴有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正是“先兆中暑”的表现——这时候及时到阴凉处补水、休息,就能把危险掐灭在萌芽里。如果发展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就是轻度中暑的“热衰竭”信号;一旦体温超过40℃、意识模糊,那就是致命的热射病了,死亡率极高。
讲座里最实用的,当属“现场急救”和“预防技巧”。张医生教大家:发现有人中暑,先搬到阴凉处,用湿毛巾擦身体降温,千万别猛灌冰水;平时出门前,防晒霜、帽子、防晒衣“老三样”不能少,包里备上风油精、藿香正气水,就像给健康加了层“防护盾”。不少居民说:“以前觉得中暑是小事,现在才知道‘防患未然’有多重要,这讲座来得太及时了!”
最后,张医生还带领大家一起做了“穴位保健操”。“来,大家站起来跟我一起拍一拍,先拍腋下,再拍肘窝……”。她一边示范动作,一边提醒力度,大家跟着抬手操作,原本严肃的讲座多了几分互动的暖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