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十年修志守乡愁 文化根脉焕新生——记南庄社区能人张东标书写社区历史传奇

日期: 2025-07-17 16:11:03  肖学忠 张东标     来源: 张东标

 在以“深圳速度”闻名于世的繁华都市,马田街道南庄社区能人工作室宛如一座静谧而明亮的“文化灯塔”。其领头人张东标,以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在社区的日常点滴中探寻文化脉络,将零散的历史记忆精心编纂成一部部厚重的志书。从《龙腾南庄》到《南庄三区志》,再到深圳市首部全媒体社区志《南庄社区志》,这些志书不仅是社区历史的“百科全书”,更成为城市文明传承的重要纽带,让乡愁在时代浪潮中有了归处。

 0d7c79d8670ca9ef41baee8c54bc8c51.jpg

 (南庄志启动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一、十年深耕: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

2015年冬天,南庄社区能人工作室的张东标在社区老榕树下,偶然听到一位八旬老人哼唱山歌。那带着岁月沧桑的歌声,瞬间点燃了他内心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自那以后,张东标便将“抢救历史”当作首要使命,他和团队成员深入社区各个角落,广泛收集旧票据、老照片、族谱、地契等珍贵资料。几年时间里,工作室整理出960余小时的口述史料,用坏了3支录音笔,2个IP,1部相机,一点一点将南庄的历史碎片拼凑完整。

修志之路困难重重。为考证“南庄的由来”,张东标频繁出入档案馆查阅康熙版《新安县志》,前往图书馆找寻《深圳旧志三种》,在堆积如山的舆图中仔细考证。为撰写原住民相关内容,他连续数月奔波在寻找原住民的路上,或是陪老人喝下午茶,或是观看居民跳广场舞,只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故事。2017年台风“天鸽”肆虐,张东标冒雨抢救被雨水浸泡的采访手稿,妻子调侃他“把书稿看得比命还重要”。正是这份执着,为《龙腾南庄》的出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修志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志书发力:文化赋能社区治理

在南庄社区,修志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记录,更蕴含着社区治理的智慧。工作室将志书中的历史资源转化为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当部分居民对小产权房、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概念模糊时,张东标便依据志书中的详实资料,成功消除了大家的认知隔阂;为激发青少年对社区历史的兴趣,他策划了“寻找志书里的彩蛋”活动,让孩子们在社区的古树古井间体验文化寻宝的乐趣。

2019年,南庄新村启动城中村综合整治,张东标将排污排水、三线落地、抄表到户等整治内容详细记录在《南庄三区志》中。2020年,在南庄街心公园筹建时,他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将公园打造为城市微客厅,并在文化墙、林荫小径、廊架、读书区等功能区域融入原住民文化元素,让社区历史文化得以生动展现。

三、全民参与:文化传承走进生活

南庄社区能人工作室创新修志模式,让文化传承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能人工作室都会变身“百姓修志”工作坊。年轻人参与老照片整理,退休人员分享故事,家具店老板用短视频记录家具制作过程,广场舞阿姨也积极为南庄宣传代言。据悉,《南庄社区志》预计于2025年底出版,届时居民不仅可以扫码阅读,还能聆听口述历史、观看南庄相关视频,全方位感受社区文化。

这种文化觉醒极大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70后创业者阿辉夫妻在志书中了解到自家经营的“伯辉服装”已有近30年历史,决心将店铺打造成百年老店;华侨陈女士通过志书发现自家旧祖屋,计划组织亲戚对祖屋进行修复。

如今,站在文化广场,看着老人们在文化墙前耐心教导孙辈家规家训,张东标感慨不已。他深知,修志的意义远不止于留存文字,更是为人们搭建起通往精神故乡的桥梁。正如他所说:“当一座城市开始倾听历史的声音,那些被时代浪潮冲击的乡愁,终将在文化自觉中茁壮成长。”在南庄社区,志书早已不再是书架上的冰冷文字,而是化作街角的文化地标、孩子们的趣味游戏、社区治理的智慧源泉。南庄社区能人工作室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充分证明:只有让城市留住记忆,乡愁才能真正找到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