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轻语时光留痕之50——替您多看几眼嘉兴
出发前,告诉老爸,我要去浙江的嘉兴跑马拉松。老爸问,去南湖吗?南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那是1921年的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为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爸是知道南湖的。
“应该不去吧,马拉松赛道一定就在南湖边上跑,可以顺便看一眼湖边的船。”我不知道湖边是否有船,想当然地以为应该有一条当年的船陈列湖边供人瞻仰。
老爸点头,默许。
3月30日跑完嘉兴马拉松,下午准备从嘉兴取道上海返回深圳。刚到嘉兴南站,接到一个微信电话,“小杨啊,你又去嘉兴了。你知道嘉兴是什么地方吗?嘉兴是我的出生地啊,我妈妈是嘉兴人。你上次跑九江,九江是我工作的地方。我已经很多年没回去过了。”
“好啊,刘叔,那我就替您多看几眼嘉兴吧。”我站在嘉兴南站的广场上,环顾四周,试着用70多岁刘叔的眼光打量嘉兴。这时,太阳已经出来了。幸好是现在,而不是比赛期间。我暗自庆幸。
“嘉兴可美了,不愧是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河汊,柳树已经发芽。到处干干净净,樱花开着、茶花开着,还有油菜花。我很喜欢这个小城。”我对刘叔说。
刘叔在深圳,是我从前工作过的社区老党员,也像老爸一样,是一位对党怀有赤胆忠心之人。我曾经去他家探访过两次,感觉与老人格外有缘,他也默默地关注我的微信运动步数,常常为我点赞,他自己解释说,是用这种方式与我打招呼,这样既表示关心,又不打扰。
可惜,我就要离开嘉兴,早知如此,我应该在嘉兴多停留一天,去南湖看看,拍些照片给老爸和刘叔看。而更加遗憾的是,赛道并没有跑南湖岸边,反而在一座高架桥下跑了十几公里。
组委会还是“别有用心的”,赛道设在高架桥下,可以挡雨,可以遮风,可以防晒。那天跑在高架桥下时,正好是后半程,7点起跑,跑到9、10点钟,如果晴天,阳光开始变得强烈,高大的桥体可以让运动员免于暴晒。
不过,3月30日比赛这天刚好阴天,有风,跑在桥下,绵延十几公里的大桥就像高墙壁垒,减缓了风势,让我们乘风前行。
本来以为,这次嘉兴之行,自己是单枪匹马上阵。没想到,出发当天在火车站就遇到跑友囤囤;在火车上看到跑友云端和红树林,还蹭了他们一顿早餐;下车时看到跑友老船长。
曾经与老船长在深马上一起做急救跑者。与他同行,方知他是跑圈名人,一路都有人喊“老船长”,为他加油。一别几年,竟然在嘉兴火车站偶遇。他将在嘉兴马拉松做445的急救跑者,我这次比赛的目标就是445 ,所以我说,“明天跟你一起跑。”他不置可否地说,好呀好呀。
可惜,赛道上一路都没遇到老船长,倒是遇到了430的急救跑者孙黎。不对,离终点还有几百米的时候,我看到过老船长。我们一起跑了一小段,他说,“你跑吧,我们还不够时间。”于是,我超过他,加快速度冲刺。
嘉兴马拉松是赛中赛,真正的赛事是第20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我们是和来自亚洲各国的50多名专业选手一起参赛。虽然在同一条赛道,但我们连那些精英的项背都没看到。
赛事终点设在体育场里,很有仪式感,红色的跑道都是簇新的,跑起来脚底特别舒服。
一跑进体育场,我加足马力往前冲,超过一名男跑手,他“哇”了一声,我知道这声哇代表了什么,这个时候还能冲刺!我能,是因为之前并没有拼尽全力,42公里都是像平时训练一样慢慢跑。
我和跑友孙黎在嘉兴马拉松的赛道上几次相遇,基本上是她在我前面,后来有一次她超过我,说是上了一趟厕所。她跑步之余,还经常爬山,实力很强。我们曾经也是急救队伍里的战友,后来我的证件过期了,懒得再去延期,而她初心不改,依旧坚持在急救的赛道上。
我和孙黎很奇怪,从来都不相约,但只要是俩人都参加的赛事,一定能在赛道偶遇。这次也是,她做430的急救跑者,出发不久就看到她。她让我跟她一起,我评估了一下自己的状态,认为跟不住。体力不够,双腿沉重。
因为落枕了。